


搜索
新聞資訊
社會責任
-
高層鋼結構建筑防火保護三大辦法
2015-11-10
鋼結構平日在450~650℃溫度中就會落空承載能力,發生很大的形變,導致鋼柱、鋼梁彎曲,結果因過大的形變而不能持續應用,一般不加保護的鋼結構的耐火極限為15分鐘閣下。這一時間的長短還與構件吸熱的速度有關。要使鋼結構材料在實際應用中克服防火方面的不足,必須進行防火處理,其目的就是將鋼結構的耐火極限提高到設計規范規定的極限范圍。防止鋼結構在火警中迅速升溫發生形變塌落,其辦法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要根據不合情況采取不合方法,如采用絕熱、耐火材料阻隔火焰直接灼燒鋼結構,降低熱量傳遞的速度推遲鋼結構溫升、強度變弱的時間等。但無論采取何種方法,其道理是一致的。下面介紹幾種鋼結構的防火保護辦法。 一、外包層。就是在鋼結構外表添加外包層,可以現澆成型,也可采用噴涂法?,F澆成型的實體混凝土外包層平日用鋼絲網或鋼筋來加強,以限制壓縮裂縫,并包管外殼的強度。噴涂法可以在施工現場對鋼結構外面涂抹砂泵以形成保護層,砂泵可所以石灰水泥或是石膏砂漿,也可以摻入珍珠巖或石棉。同時外包層也可以用珍珠巖、石棉、石膏或石棉水泥、輕混凝土做成預制板,采用膠粘劑、釘子、螺栓固定在鋼結構上。 二、充水(水套)??招男弯摻Y構內充水是抵御火警最有效的防護辦法。這種方法能使山西鋼結構在火警中保持較低的溫度,水在鋼結構內輪回,吸收材料本身受熱的熱量。受熱的水經冷卻后可以進行再輪回,或由管道引入涼水來取代受熱的水。 三、樊籬。鋼結構設置在耐火材料組成的墻體或頂棚內,或將構件包藏在兩片墻之間的閑暇里,只要增加少許耐火材料或不增加即能達到防火的目的。這是一種最為經濟的防火方法。 四、膨脹材料。采用鋼結構防火涂料保護構件,這種方法具有防火隔熱機能好、施工不受鋼結構幾何形體限制等優點,一般不需要添加幫助舉措措施,且涂層質量輕,還有一定的美觀裝飾感化,屬于現代的先輩防火技巧辦法。 今朝,高層建筑日趨增多,尤其是一些超高層建筑,采用鋼結構材料更為廣泛。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警變亂,火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息滅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建筑設計時,加大對建筑材料的防火保護,以增強其耐火極限,并在建筑內部制訂應急計劃,減少人員傷亡和損失。 查看詳細
-
國家頒布開展鋼結構建筑試點 擴大綠色建材等使用
2015-11-07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抓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對增強經濟動能,促進產業升級、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至關重要。 我國工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當前要著力穩定工業增長,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效益,這對穩住就業、鞏固經濟向好基礎,意義重大。同時也對鋼結構產業的發展給予發展的空間,結合棚改和抗震安居工程等,開展鋼結構建筑試點。擴大綠色建材等使用。 結合現在我國的鋼結構形勢,我們更應該遵照鋼結構與建筑環境相結合,構建現代化的鋼結構大環境,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國家的政策的支持下,踏實的走每一步! 查看詳細
-
熱烈歡迎衛民安消防培訓中心張野教官前來指導
2015-07-29
今日,是一個讓公司值得回憶的日子,因為請來了民安消防培訓中心張野教官,前來指導傳授消防知識,整個過程公司所有參加人員聽的聚精會神。相信通過這次指導,會讓公司的消防意識與知識得到很大提高。 一.消防安全訓練的目的: 認識消防安全的主要,避免火災的發作,對前期火災有撲滅的才能,加強火場的逃生本領,遇到火災能夠冷靜對待,能夠及時準確的分散客人,最大極限減小火災丟失,維護職工的生命和公司產業安全,為職工提供安全的作業環境。 二.消防辦理的政策: “避免為主,防消結合”。 我國消防作業的指導性綱要,即是以下三句話句話:“危險險于明火,防患重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也即是說咱們能做到居安思危,才能夠無憂無慮。 三.基本內容: 1.火災的基本界說:在時刻和空間上失掉操控的焚燒所形成的災害。 2.防火的基本觀念: ?、倩馂臉嫵傻娜齻€必要條件:可燃物,空氣?;鹪?。 ?、诨馂难a救通常選用的辦法:窒息《阻隔空氣》,冷卻發《下降溫度》,阻隔發《移去可燃物》。 3.火災大致可分為六類: A 類火災:固體物質火災。該物質通常具有有機物性質,通常焚燒后能發作火熱的余燼,如木材、棉、紙張等。 B 類火災:液體或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汽油、火油、原油、甲醇、乙醇、瀝青、白臘火災等。 C 類火災:氣體火災。如煤氣、天然氣、甲烷、丙烷、乙炔、氫氣火災等。 D 類火災:金屬火災。如鉀、鈉、鎂、鈦、鋯、鋰、鋁鎂合金火災等。 E 類火災:帶電火災。物體帶電焚燒的火災。 F 類火災:烹飪用具內的烹飪物(如動植物油脂)火災。 不一樣品種的初起火災應運用不一樣類型的救活器進行補救: 補救A類火災應選用水型、泡沫、磷酸銨 鹽干粉、鹵代烷型救活器。 補救B類火災應選用干粉、泡沫、鹵代烷、二氧化碳型救活器,不能用水救活。補救極性溶劑B類火災不能選用化學泡沫救活器。 補救C類火災應選用干粉、鹵代烷、二氧化碳救活器,還要噴水冷卻各種罐體,趕快封閉閥門,阻斷可燃氣源,即先阻撓漏氣后再救活。乙炔火災不可用水救活。 補救D類火災應選用D類火災救活器,不能用水,二氧化碳等救活器,亦可選用干砂掩蓋救活。 補救E類火災帶電火災應選用鹵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救活器,不能用水和泡沫救活器。 補救精密儀器、名貴材料、標本、圖書等火災,應用1211鹵代烷救活器或二氧化碳救活器,不宜用水、干粉、泡沫、磷酸銨鹽干粉等救活。 4.平時的消防設施有哪些? 救活器;消防栓;安全出口指示牌;煙感;溫感;自動噴淋;應急照明燈;防火卷簾;應急播送等。 5.救活器的運用: ①:右手拎著救活器到現場 ②:抽掉鉛封 ③:拔掉保險銷 ?、埽鹤笫治罩鴩姽?,右手拎著壓把,站在優勢區。 ?、荩涸陂g隔火焰1.5米擺布的當地右手用力壓下壓把,左手拿著噴管對著火焰根部進行掃射 6.消防自救常識及火場逃生辦法: 榜首訣:了解環境,臨危不亂。每個人對自個作業、學習或寓居地點的建筑物的構造及逃生途徑平日就要做到了然于胸;而當身處生疏環境,如入住酒店、商場購物、進入娛樂場所時,為了本身安全,必須留神分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樓梯方位等,以便在要害時分能趕快逃離火場。 第二訣:堅持冷靜,明辨方向,迅速撤離。突遇火災時,首先要強令自個堅持冷靜,千萬不要盲目地隨從人流和彼此擁擠、亂沖亂闖。撤離時要注意,朝亮堂處或外面空闊當地跑,要盡量往樓層下面跑,《但不是地下室》若通道已被焰火封阻,則應背向焰火方向脫離,經過陽臺、氣窗等通往室外逃生。 第三訣:不入險地,不貪資產。在火場中,人的生命最主要,不要因害臊或顧及貴重物品,把名貴的逃生時刻糟蹋在穿衣服或尋覓、轉移貴重物品上。已逃離火場的人,千萬不要重返險地。第四訣:簡便防護,掩鼻匍匐前進?;饒鎏由鷷r,煙霧大的狀況,可選用毛巾、口罩蒙住口鼻,匍匐撤離,以避免煙霧中毒、避免窒息。別的,也能夠采取向頭部、身上澆冷水或用濕毛巾、濕棉被、濕毯子等將頭、身裹好后,再沖出去。 第五訣:善用通道,莫入電梯。標準標準的建筑物,都會有兩條以上的逃生樓梯、通道或安全出口。發作火災時,要根據狀況挑選進入相對較為安全的樓梯通道。千萬要記住,高層樓著火時,不要乘普通電梯。 第六訣:流亡場所,堅守待援。假設用手摸房門已感到棘手,此刻一旦開門,火焰與濃煙必然迎面撲來。此刻,首先應關緊迎火的門窗,翻開背火的門窗,用濕毛巾、濕布等塞住門縫,或用水浸濕棉被,蒙上門窗,然后不斷用水淋透房間,避免焰火進入,堅守房間,等候救援人員到達。 第七訣:傳送信號,尋救幫助。被焰火圍困時,盡量呆在陽臺、窗口等容易被人發現的當地。便于消防人員尋覓、解救。 第八訣:火已及身,切勿驚跑?;饒錾先绻l現身上著了火,驚跑和用手敲打,只會構成風勢,加速氧氣彌補,促旺火勢。準確的做法是趕忙設法脫掉衣服或就地打滾,壓救活苗。能及時跳進水中或讓人向身上灑水就更有用。 第九訣:緩降逃生,滑繩自救。高層、多層建筑發作火災后,可迅速使用身邊的繩子或床布、窗簾、衣服等克己簡便救生繩,并用水打濕后,從窗臺或陽臺沿繩滑到下面的樓層或地上逃生。即使跳樓也要跳在消防隊員準備好的救生氣墊或4層以下才可思考采取跳樓的方法,還要注意挑選有水池、軟雨蓬、草地等方面跳。如有也許,要盡量抱些棉被、沙發墊等松軟物品或翻開大雨傘跳下。跳樓盡管求生,但會對身體形成一定的損傷,所以要慎之又慎。 查看詳細
-
2014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2014-04-08
2014 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公司貫徹“整合資源,集成創新;強 化學習能力,堅持運營卓越”經營思路,積極升級業務模式,向鋼結構建筑體系 集成服務商邁進的起步之年。我們深知,節能、環保關系著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 展,充分發揮鋼結構建筑的綠色優勢,實現建筑業低碳、綠色發展模式是我們義 不容辭的社會責任。為此,我們制定了發展鋼結構集成建筑的戰略,并通過一系 列收購兼并,整合了鋼結構建筑結構系統、屋面系統、墻面系統等,成立了光伏 建筑一體化的運作平臺,為利用新能源,并實現綠色建筑的集成服務奠定了良好 的基礎。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我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并把這種擔當作為公司永續發 展的使命及動力。我們在對股東、客戶、員工、環境、社會等方面不斷努力,充 分發揮公司價值。在股東責任方面,面對 2014 年國際國內經濟的不穩定以及投 資速度的放緩,我們團結一致,奮發圖強,順利完成各項經營目標。全年完成業 務承接額 79.50 億元,營業收入 57.06 億元,實現凈利 2.80 億元,充分保證了 股東資產的增值。同時,我們不斷加強信息披露的規范運作,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建立了與投資者良好溝通的渠道。在客戶責任方面,我們秉承“精于技術,工于 品質”的理念,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承建了一個個精品工程。2014 年,我們獲 得了詹天佑獎 4 項,魯班獎 2 項,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金獎 11 項等,一座座 獎杯既是對我們工程的褒獎,更是對我們更好服務客戶的鞭策。在員工責任方面, 我們始終堅信員工是企業發展的首要資本,是我們最重要的財富之一。我們每年 投入數百萬元開展各種類型的培訓活動,2014 年培訓覆蓋率達 86.91%。 2014 年, 我們完成了第一期股權激勵計劃,使員工能更好的分享公司的成長,同時,我們 還進行了薪酬調整,人均薪酬增幅達 10%以上。在環境及社會責任方面,我們不 斷在建筑形式、建筑材料、施工管理、新能源利用等方面加大研發推廣力度,推 動節能、環保的綠色建筑的發展及應用。我們始終不懈的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在 同濟大學設立“沈祖炎獎助學金”,在天津大學設立“精工-劉錫良”基金會等。 2013 年經濟形勢依然復雜,企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很多挑戰。我們依然會 以“行業公認的領跑者,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結構建筑系統集成商”為目標,堅 持美麗建筑,堅持綠色回報,為股東、客戶、員工及環境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2 一、公司簡介 眾成鋼結構集團成立于 1999 年,是一家專注于鋼結 構建筑領域的行業領先型企業。經過多年專業化經營的發展和積累,公司現已發 展成為鋼結構產品和金屬圍護系統的供應商,鋼結構建筑體系的集成商,鋼結構 建筑最優秀的總承包營建商。根據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所做的建筑鋼結構行業 產值排名,2006 年至 2010 年公司已經連續 5 年位居行業第一。 公司現擁有浙江、安徽、武漢、廣東、上海等生產基地,下屬有“鋼結構專 業承包壹級施工資質”企業 6 家、“鋼結構制造特級資質”企業 3 家、“鋼結構專 業設計甲級資質”企業 3 家,取得日本鋼結構 H 等級認證,新加坡國家鋼結構專 業加工與安裝 S1 資質及建筑業(建筑工程)甲級資質。 公司的產品涵蓋公共建筑、工業建筑、商業建筑,并已經具備了從設計、制 造、施工管理到工程服務的全周期服務能力。 二、股東:規范治理,回報穩定 1、業績持續增長,分紅回報股東 2014 年,公司厲兵秣馬,又一次向股東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全年業務承 接額達 79.50 億元,同比增長 23.26%;銷售收入 57.06 億元,同比增長 7.40%, 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 2.80 億元,同比增長 25.56%。 自上市以來,公司一直實施積極的利潤分配政策。2014 年 4 月,公司實施 了 2010 年度利潤分配方案,以387,000,000 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 10 股派 發現金紅利 0.5 元(含稅),轉增 5 股,共計派發股利 19,350,000.00 元(含 稅)。上市至今,公司累計派發現金紅利 8401 萬元。 2、信息披露規范,溝通渠道暢通 公司多年來始終將提高透明度、為股東和公眾提供完整、準確、及時的經營 信息作為重要職責,始終以開放的態度積極探索完善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機制, 堅持嚴格按照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規定,認真貫徹 “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并主動接受市場和社會多方監督,確保了信息披露的有效、及時的管理。經過長 期不懈的努力,公司的治理得到了社會各界及資本市場的廣泛認可。2007 年, 公司成為第一批“上證公司治理指數指標股”;2008 年,公司獲得安徽省上市公 3 司協會“最佳信息披露獎”;2009 年,公司獲得安徽省上市公司協會“最佳投資 者關系獎”。 為加強投資者關系建設,公司借助科技手段,多元化開展投資者交流,特別 加強了離線交流以及與中小股東的溝通。公司在制定了《投資者關系工作管理辦 法》的同時,設有專人進行每日投資者熱線溝通、電子郵件溝通、投資者關系互 動平臺交流,使普通投資者可以更加便利的了解公司,及時反映情況。2014 年, 公司在每次定期報告后,以投資者見面會、電話交流會等形式積極與投資者交流 溝通,針對投資者提出的相關好的建議,進行了采納,并積極落實下去,如重新 申請了公司對外郵箱,定期查看;對投資者電話無人接聽時進行了手機呼叫轉移 等方式,更加暢通了投資者溝通渠道,促進投資者對公司的了解和認同。 3、完善治理結構,保護股東權益 自上市以來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會”運作不斷完善,逐步形 成了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與管理層之間權責分明、各司其職、有效制 衡、科學決策、規范運作的法人治理結構。公司獨立董事獨立公正地履行職責, 對公司相關審議事項進行獨立判斷,不斷推進董事會各專業委員會的各項工作,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公司質量,切實保障全體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在上交所 2014 年度信息披露獎評選中,公司從九百多家上市公司中脫穎而 出,獲得上交所 2014 年度信息披露提名獎。此外,公司還獲得“2014 上市公司 口碑榜”“最佳大股東”上市公司獎,公司董秘獲得新財富第七屆“金牌董秘” 獎。 三、員工:以人為本,幸福工程 公司一直秉承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視人才為公司最大的財富。 2014 年, 公司圍繞“轉變用人意識、突破用人、育人瓶頸、提高員工成就感”的思路,建 立完善人才標準體系,完善人才培養及引進環境,進一步深化了企業文化建設, 提高了員工成就感,加強了團隊凝聚力。 1、完善薪酬制度,保障員工權利 根據公司經營思路,結合外部市場環境及行業標準,2014 年公司制定了 《2014 年薪酬調整標準及實施方案》,并對各事業部薪酬體系調整進行了審核管 控。人均工資增長幅度超過 10%,工資總額增長超過了公司銷售的增長。同時, 4 7 月份,公司完成了預留 180 萬份股票期權的授予工作;12 月份,公司完成了首 期股權激勵計劃第一批 101 名激勵對象的行權,共計股份 606.6 萬股。 2、加大培訓力度,培養后備人才 2014 年,公司員工總數逾 5000 人,年齡結構合理,高學歷、高職稱的人才 數量增加。為保證公司長久持續的發展,公司制訂下發了《后備人才培養方案及 實施體系》,并在年初對各人才進行了盤點,各事業部確定了后備人才目標,共 計后備人才 219 名。 2014 年,公司繼續加強培訓工作力度,全年投入培訓費用 251.2 萬元,培 訓覆蓋率 86.91%。培訓的形式也豐富多彩,視頻培訓、經驗交流會,或者師傅 帶徒弟進行崗位實踐等。全年共外派 7 位中高層領導和業務骨干參加總裁班、總 監班及結構工程碩士學歷的進修;組織集團范圍內的 124 名應屆生大學生進行為 期 19 天的統一培訓;選拔 8 位內部講師開發課程并培訓;購買 410 門視頻課程 等。 3、加強安全教育,保障員工安全 2014 年,公司繼續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 落實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制,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夯實基層監管基 礎,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職責。并強化宣傳教育,為員工創造了良好的安全生產環 境。 2014 年 4 月,公司聘請專業老師對一線員工開展起重機械行車技能與操作 培訓,接受培訓的員工經過考核后,被授予行車操作證書。公司內部講師組織所 有員工開展 2 次機械、電氣安全技術培訓,培訓內容編輯成三部操作規范小視頻。 集團所有制造公司堅持對所有新進員工進行三級安全教育,針對不同工種員工進 行專項安全技術交底,確保員工清楚認識到自身工作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如何避免 事故發生,從而保障項目現場工作安全有序的進行。為確保教育效果,在員工接 受教育后對其進行考核,考核通過后方可正式投入工作。此外,制造公司每天早 上由班組長組織開展早會,安排當天工作任務和強調安全操作相關事項。每周組 織安全例會,強化所有人員的安全意識。 2014 年,公司獲得六安市開發區管委會“2010 年度規模工業企業安全生產 目標考核先進單位稱號”。 4、關愛員工,打造幸福工程 為保障員工就餐環境,2014 年公司投入大量精力完善食堂管理制度,對食 堂物資衛生情況進行監控,確保員工用餐安全。同時,公司不斷改善早餐品種, 豐富員工口味,還推出了自助餐廳。 公司積極協助員工解決住宿問題,為員工提供宿舍 384 間,其中夫妻房 142 套,入住員工近 700 余人。為解決規模擴張帶來的住房緊張問題,公司還通過多 渠道、多途徑聯系房源,向外部租賃 40 多套宿舍,緩解了員工住宿難問題。 為豐富員工的業余生活,增強團隊凝聚力,公司不定期組織各種戶外拓展活 動、球類比賽、趣味游戲、休假游等,使員工工作、生活得到有效平衡。 5、文化宣貫,提高認同感 在對 2010 年企業文化案例進行梳理的基礎上,2014 年公司對各案例作了進 一步修訂,編寫完成了企業文化手冊。為員工認識精工、認同精工、融入精工提 供了基礎。 2014 年公司共完成精工鋼構報 12 期,第一期精工人雜志也順利出版,反映 員工生活和公司政策方針的內部宣傳窗同步更新 6 期。一系列的窗口,營造了和 諧的企業文化氛圍,成為公司發展的動力機。 四、客戶:美麗建筑,品質保障 1、樹品牌創一流 公司以引領行業發展為己任,以為客戶提供一流產品與服務為目標。在承接 了諸如“鳥巢”、“陽光谷”、“春繭”、“小蠻腰”后,品牌效應不斷凸顯,在業界 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4 年公司獲得詹天佑獎 4 項,其中濟南奧體中心項目被評為“第十屆中 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創新集體”;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2 項,2014 年度國家優質 工程獎 3 項;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金獎 11 項;空間結構大獎 2 項;浙江省鋼 結構金獎 6 項;上海市鋼結構金獎 5 項,粵鋼獎 3 項,廣州省金匠獎 1 項,廣州 市建設工程質量“五羊杯”獎工程 1 項,廣東省優良樣板工程 3 項,廣州市優良 樣板工程 1 項。 2、精技術保品質 隨著客戶對建筑物結構、功能等方面需求的不斷提高,也對鋼結構建筑相關 6 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秉承“精于技術,工于品質”的理念,以公司八大 技術體系為中心,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創新培養技術人才,整合技術優勢,取得 了重大突破。 2014 年集團公司及浙江精工高新技術企業復審順利通過,精工鋼結構企業 研究院被浙江省科技廳認定為企業研究院,成為紹興地區首家省級企業研究院。 公司組織參編了《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修訂,同時以首席顧問總工 劉子祥為主編,組織技術人員對國家體育場“鳥巢”進行總結、提煉,完成《國 家體育場“鳥巢”施工技術》專著一本,并于 2014 查看詳細
上一頁
1
2
下一頁